朕_185【崇祯的努力】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185【崇祯的努力】 (第5/6页)

除南昌私设的钞关。

    这些内容,读得崇祯背心冒汗,彻底熄灭招降赵贼的心思。

    同时崇祯又有些后悔,不该取消秀才优免,居然逼出这么一号非同寻常的反贼。

    崇祯甚至在想,赵贼如果早日考取进士,说不定大明又能多出个能臣干吏。

    崇祯坐着御辇离开文华殿,脑子里想的全是举荐贤才。这两年,由于吏治败坏,众臣一直在讨论恢复洪武初年的举荐制度。

    似乎,只要举荐贤才为官,就能扭转吏治败坏的局面。

    历史上,确实恢复了,而且搞得还不错。

    大量具有贤名的举人,大量政绩突出的六七品官员,因为举荐而得到提拔任命。

    温体仁本来是举荐制的支持者,他想借此提拔自己的党羽。可施行到一半,温体仁又请求废除举荐制,因为举荐了好多东林党……

    此时崇祯反复思考,觉得还是该恢复举荐制。

    像庐陵赵言这样的人才,完全可以举荐做官,既能让吏治变好,也能避免贤才造反。

    崇祯是真想振兴国家,或者更像溺水者,希望抓住所有的救命稻草。

    翌日,崇祯再召大臣议事,经过长达半个月的讨论,终于在崇祯九年二月颁布两项政策。

    第一,举荐贤才。目标群体是五品以下、政绩卓著的官员,以及屡试不第、贤名远播的举人。

    第二,举荐宗才,挑选宗室贤能子弟为官。

    举荐制设置了很多门槛,免得地方胡乱举荐。反正谁举荐谁担责,被举荐之人出了问题就得背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