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290【诗才】 (第2/6页)
二年春,若论财政状况,估计崩到了崇祯十五年的程度。 就连围剿流寇的官兵,许多部队都发不起粮饷,全靠武将自己在民间抢劫。 朝廷还要继续编练新军,加派练饷总额七百万两。 这七百万两银子,大部分由河南、山东、南直、浙江、四川、湖北来出,加上地方官贪污的银子,老百姓哪里承受得住? 赵瀚想让大明多活几年,可就目前来看,真活不了多久。 “总镇,”徐念祖焦急道,“你就眼睁睁看着江南百姓饿死吗?” 赵瀚发问:“你徐家那么多田,怎不拿出粮食赈济灾民?” 徐念祖叹息:“徐家的棉田、桑田确实多,可粮田真没有多少。徐家若欲赈济灾民,几千人自是可以。一旦饥民上万,就得去买粮食。可总镇在江西、湘南禁运,徐家有钱都买不到粮!幸亏去年旱灾不重,否则今春的江南米价,至少得涨到五两银子一石!” 太湖平原及周边,在明初属于全国第一大产粮基地。 工商业的迅速发展,导致这个产粮基地,粮食产出还不够自己吃,必须从湖广和江西买米。 赵瀚的扩张,打破了这条供给链! 江西、湖南运出的粮食减少,导致江南米价飞涨。工人和农民买不起粮食(许多农民种棉花换粮),造成社会性供求失衡,城市和乡村生态都被破坏。 这个时候,朝廷还要加派赋税,无异于致命一击。 苏松常湖诸府的士绅大族,要么直接从事工商业,要么给工商业提供原材料。他们怎么可能不受影响? 如今已不是粮价暴涨,而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