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明从萨尔浒开始_第276章 孙承宗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76章 孙承宗 (第2/6页)

东经略,可能也将面临千刀万剐,被京师百姓分食的命运。

    王在晋对此心知肚明,所以早早给自己留下后路,万一京师有变,他便立即投奔山海关外的那位天可汗。

    崇祯元年三月十六日,刚刚入阁办事的大学士成基(字靖之,北直大名人)鉴于形势严峻,向皇帝极力推荐阁臣孙承宗为兵部尚书兼中极殿大学士,督理兵马钱粮,驻扎通州以控制京师东陲,确保京师安全。

    皇帝朱由校接受这一推荐,特地召见了刚刚履任的孙承宗,和他磋商京师防务大计。

    孙承宗为三朝老臣,曾先后效忠万历、泰昌、天启三位皇帝,久经战事,是目前朱由校手中为数不多知晓辽事的大臣之一。

    顺便说一句,此人曾为崇祯皇帝的老师。

    泰昌三年,孙承宗曾协助王化贞修筑宁锦二百里防线,功勋卓著,后遭魏忠贤攻击,辞官回乡。

    他对王在晋过于收缩防线于京城外围的消极部署,有不同的看法。

    崇祯元年三月二十日,朝鲜朝天官李惕然受平辽侯委派,由山海关过迁安、通州,由左安门入京师,呈书司礼监、六部,正式向大明呈递议和条文。

    朝野震惊。

    让朱由校和他的臣子们震惊不是刘招孙大胆僭越,不是放弃对朝鲜的控制,承认辽东独立地位,开放登州为通商口岸等狂妄要求,而是这位外番使者从山海关到京师,竟能畅通无阻。

    可见明军在蓟州、顺义、三河一线的防务等同虚设。

    朱由校紧急在乾清宫召见孙承宗。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