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明从萨尔浒开始_第371章 黑袍加身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71章 黑袍加身 (第3/5页)

几位血缘较近的藩王都已僭越称帝,江南、西南,东南,加起来现在至少有五六个年号,所以派兵平叛乃是当务之急。

    大明延光元年(大齐武定元年,1626年),农历大年初一,新春佳节,时称“正旦”,这日清晨,延光皇帝朱慈烺端坐太极殿上,接受百官团拜。

    一封加急兵报打破了原本祥和的气氛,北运河再次告急,伪帝弘光以江南家奴为先锋,兵临山东,谋取控扼运河,威逼京师。

    父母双亡的小皇帝朱慈烺对即将发生的悲剧无动于衷,甚至连塘报上的军情都听不懂,不过还好大明有护国公在,所有事情都是护国公说了算。

    内阁首辅杨镐称运河乃国朝命脉,不得有失,而运河漕兵战力低下,恐不是南军对手,更抵抗不住凶悍的流贼,所以必须派遣一支强军南下增援,不让叛军进入山东。

    户部尚书乔一琦表示附议,他还进一步指出,眼下只有增援京师的开原军可以担当此任,大军云集京师,粮草供应紧张,所谓师老粮匮,调遣开原军南下正好也可减轻京师粮食供应的压力。

    那么要派谁统领开原军南下呢?

    于是,护国公登场了。

    此时的护国公是大明太师、上柱国、建极殿大学士、兵部尚书、辽东总兵官、朝鲜总督、平辽侯、东方大主教,此外,刘招孙还有丰富的战斗经验,毫无疑问,他就是平定叛逆的最佳人选。

    护国公动身南征之前,京城便开始有“太师为天子”的流言。

    这里的太师当然就是指刘招孙,京师传的沸沸扬扬,不过虽然流言四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