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八十章 如画当垆 (第4/9页)
把守,他们走进屋子,屋子中央放着两只大竹筐,竹筐中盛满了黄澄澄的铜钱,两名**着上身的工匠正在忙碌地穿钱,也就是把零散铜钱一枚枚用绳子穿起来,一千枚为一贯,当然不是最原始的办法,一枚钱一枚钱地穿,那样效率低不说,还容易出错,一般是把钱放进木模子中,一格模子就是一千枚,放满了一穿绳便是一贯。 卢佰指着箩筐又继续道:“大唐每年铸钱三十二万贯,共九十九个铸钱署,每个铸钱署一年铸钱也就三千三百贯左右,实际上只要铜料充足,我们每年能铸钱两万贯。” 说到这,他看了看李庆安的脸色,又连忙陪笑道:“当然,铸多少钱是由少府监下指令,如果李使君想多造一点点也是可以的。” 他知道这种边疆重镇不是内地州县,没有那么多限制监察,铸多少钱其实就是由节度使决定,他听说幽州的实际铸钱量就是少府监所给额度的三倍,也没有任何问题,更何况天高皇帝远的北庭,据说监察权就在这位节度使的手上,这样一来,李庆安想铸多少钱,还不是由他本人说了算。 少府监给北庭铸钱署下的额度是一年一万贯,还包括给安西的五千贯钱,实际上北庭每年也就五千贯钱,这对于应付曰常的行政开支是足够了,另外布帛也可充作货币,补充铜钱的不足,而军队主要是粮食物资,对钱帛耗用不多,因此朝廷只给一万贯的铸钱额度,其实也是一种财力上的限制,防止节度使招募私兵。 可事实上这种额度只是一纸空文,唐朝中后期的节度使们没有铸钱权都要造私钱,更何况李庆安得到了铸钱权,他当然不会止步于每年的万贯铜钱,李庆安没有说破,只笑了笑问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