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263 (第2/4页)
下,为了子嗣,为了社稷,就“勉为其难”同意了。 只是纪恒的情况和旁人不大一样。一则他当日答应过阿芸,此生身无二色。他是重信诺的人,答应了就会做到。阿芸待他一心一意,为他屡次甘愿赴险境,他又怎会负她?二则,他纪恒自己也完全没有心思去应付其他女人。 他不到十五岁就认识了阿芸,从好奇,到佩服,再到动心,再到后来成亲,到她有孕。世上女子很多,可在他心里的,除了她,再无旁人。明明她身上也有很多不好的地方,可他就是跟着了魔一般,只能看得到她一个。 他愿意花费心神去逗她,去陪她,去讨好她,去欺负她,看她为他高兴,为他欢喜。他习惯于此,也热衷于此。 对于大臣建议的选妃,他提不起丝毫的兴趣。 他怕阿芸难过伤神,又怕她知道后无动于衷。他并不想拿这种事情去试探她对他感情的深浅。对自己,对阿芸,他还是有点信心的。 不过,这种事情,最好一开始就彻底杜绝。 所以,在第三次看到建议选秀纳妃的奏折时,他没再扔到一边,而是做了个回应:“大齐尚有困苦的百姓,朕没有选秀的心情。” 皇帝这意思是说,必须要等老百姓都过得好了,这新皇帝才会选秀么?大齐有多少老百姓,怎么可能无一个困苦之人?这明显是托辞嘛! 有人不死心,再次上折子,这回水平就比先时的高些了。先夸赞皇帝仁善宽厚,心系百姓。再委婉阐明,如今百姓比先前过得好多了,但是困苦之人总归是有的。皇帝不能因此就不纳后宫啊。如果皇帝担心选秀劳民伤财的话,可以小范围选一下嘛,单单是京城中就有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