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分卷阅读67 (第4/4页)
国家也很猖獗,有市场就会有买卖,就会有伤害。 “这种事,怎么说呢?”上官锐停下了手里的筷子,“物有两面,事有利弊。” 在国内,器官移植始于20世纪60年代,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的很快。早在1974年就成功移植了第一例肾脏,1978年就成功移植了第一例肝脏和第一例心脏,1979年卫生部与同济医科大学联合成立了中国第一个器官移植研究所,建立了器官移植登记处,拥有了一大批优秀的器官移植专家。然而1998年的一起“眼球丢失案”经过新闻媒体的跟踪报道后,人体器官移植就走入了平民百姓的眼中嘴里。由此引发的器官移植若干伦理和法律问题,也引起了医学界和伦理学界的持续讨论。 早期被移植的器官大多来源主要是三个渠道:司法途径,即死囚捐献;患者亲属间活体捐献;公民器官捐献。渐渐的,从第一个途径获取的器官越来越少,活体捐献又违背了“无损害”伦理原则,由于受封建传统观念影响,所谓的“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很多地方特别是农村都认为捐献死者器官是不孝义之举,器官捐献者原来越少。 由于国内人口基数的关系导致供与需的差距过大,每年器官衰竭的病例在30万左右,而只有不到1万人获得器官移植。这就成了滋生地下人体器官走私的沃土。想要问题得到根治,就要找到病根儿方能标本兼治。 “那也不能成为那些人谋利的手段。”郝少峰有看到端木羸的调查资料,那群人的手段着实狠厉。他们游走在各个火车汽车站,寻觅着那些流浪乞讨无家可归的人,或是蜜语相欺,或是武力胁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