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一千三百九十四章 一品 (第10/16页)
林延潮提及王锡爵入阁,着实令天子心中思绪翻涌,他要如何决断呢? 数日之后,天子于增补阁臣之事一字不提。 此颇为出乎林延潮意料,难道选个阁臣也要如国本那样来给三请五请不成。 此时朝鲜已平,议和达成。 因倭酋丰臣秀吉病死,其子继任为关白。丰臣秀吉死去留下五大老辅政,其子年幼无力主政,为免明军窥视并乘胜伐倭,倭国上表向明朝称臣。 倭国称臣之事,传到明朝。 朝野上下欣喜非常,倭国作为不征之国,当年太祖成祖对其也是无可奈何,而今却向大明称臣,这可谓是旷世武功。 天子龙颜大悦,连兵部安排的献俘大典也免了,将倭人俘虏尽数放归其国。 天子当即给石星加少傅加太子太傅,以奖赏他在平朝之战中运筹帷幄之功。 石星也是自信爆棚,朝野上下也将他视为如杨一清,杨博一样的名臣。 在另一边明军在播州连战连捷,团团包围杨应龙的老巢海龙囤。 杨应龙见明军势大插翅难逃,于是决定与其爱妾周氏,何氏一起自杀,结果却为其子杨朝栋,其弟杨兆龙死命救下。 杨应龙与其子其弟抱头痛哭,其子言明朝天子未必会赶尽杀绝,不如出城投降勉强一试。 杨应龙答允然后率全部人开城向明军投降。 总督李化龙闻之连夜派人骑快马向天子告捷。 天子闻讯后,于宫室犹如奔马般疾走了半个时辰,然后下旨给林延潮问他治播方略。 林延潮是这样回复,杨氏一家起于唐干符中,杨端应募,长子孙焉。历宋、元皆授世官。本朝因之。杨氏一家在播州日久深得人心,必须全部移至京师,不过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