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孙禄堂武学录之拳意述真(无兴趣者勿入) (第7/14页)
。此不过略言丹道之概耳。丹道与拳术并行不悖,故形意拳术,非粗率之武艺。余恐后来练形意拳术之人,只用其后天血气之力,不知有先天真阳之气,故发明形意拳术之道,只此神气二者而已。故此先言丹道之大概,后再论拳术之详情。 五则练形意拳术有三层之呼吸。 第一层练拳术之呼吸,将舌卷回,顶住上腭,口似开非开,似合非合,呼吸任其自然,不可着意于呼吸,因手足动作合于规矩,是为调息之法则,亦即练精化气之功夫也。 第二层练拳术之呼吸,口之开合、舌顶上腭等规则照前,惟呼吸与前一层不同。前者手足动作是调息之法则,此是息调也。前者口鼻之呼吸,不过借此以通乎内外也。此二层之呼吸着意于丹田之内呼吸也。又名胎息。是为练气化神之理也。 第三层练拳术之呼吸,与上两层之意又不同。前一层是明劲,有形于外,二层是暗劲,有形于内。此呼吸虽有而若无,勿忘勿助之意思,即是神化之妙用也。心中空空洞洞,不有不无,非有非无,是为无声无臭,还虚之道也。此三种呼吸为练拳术始终本末之次序,即一气贯通之理,自有而化无之道也。 六则 人未练拳术之先,手足动作,顺其后天自然之性,由壮而老,以至于死。通家逆运先天,转乾坤,扭气机,以求长生之术。拳术亦然。起点从平常之自然之道,逆转其机,由静而动,再由动而静,成为三体式。其姿势:两足要前虚后实,不俯不仰,不左斜,不右歪。心中要虚空、至静无物,一毫之血气不能加于其内,要纯任自然虚灵之本体,由着本体再萌动练去,是为拳中纯任自然之真劲,亦谓人之本性,又谓之丹道最初还虚之理,亦谓之明善复初之道。其三体式中之灵妙,非有真传不能知也。内中之意思,犹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