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龙腾南洋 第六十二章 再伸橄榄枝 (第3/5页)
宽阔的政治家的胸怀和高超的斗争艺术,给与会者及国际社会留下了深刻印象,也使新中国在国际外交舞台上初露锋芒。 日内瓦会议(1954年)规定,统一国家的选举定于1956年7月举行,但是这场选举从来没有举行。吴庭艳得到美国的支持,在南越行个人独断独行的威权统治,这也使北越赢得公共关系战的胜利。北越实现了大规模的农业改革,将土地分发给农民,引起了南方人民的向往。有人认为,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艾森豪威尔才在其备忘录中写道,如果全国选举举行,共产主义将会获胜。(不过另外一个解释是,北方的共产主义者不可能允许自由的选举在他们那一半越南举行。)最后,美国和两越都没有签署协议中的选举条款。 在冷战的环境中,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开始将东南亚看成冷战中潜在的关键战场,重新获取马来亚政府在该地区对美国的支持变得非常重要。 而横亘在马、美关系上的障碍便是日本问题,马来亚政府从来不承认《旧金山和约》,不仅坚持自己的强硬立场,而且借助于自己的影响力影响着周边的国家,这非常让美国政府头痛。 1954年9月,美国国务卿杜勒斯访问马来亚,就马、美之间的关系再次展开外交,希望重新获得马来亚政府的好感和支持。 “日本在贵国的扶持下,真是发展迅速啊!”吴铭用有些嘲笑的口吻对杜勒斯说道:“据我们的情报显示,到1956年,除‘外贸’一项,日本的经济指标将基本达到或超过了战前最高水平。一个战败国的发展超过很多象我们这样的战胜国,贵国的能力还真是不小。”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