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88章 (第2/3页)
“木头可没这种功效。”为了这些奇形怪状的高炉,刘瑞还得雇人挖煤,雇人运输,雇人构建物流网以提高效率。 所以说,研究里贵的不是原材料,而是要材料运至研究场所的人力运力。 “每个高炉的日用煤饼足以让三口之家过个暖冬。”刘瑞扫过用作实验的高炉,再次为土法炼钢的效率感到心碎:“要是武库也都学着这般奢靡,估计加上马政的开支也不够关中的一月煤钱。” 刘非收回蠢蠢欲动的手,眉头皱的能夹死苍蝇:“不过是些末工的把戏,没必要这么兴师动众吧!” “如果末工有且仅有微末的把戏,也不至于让阳城家的(阳城延,秦末时的军匠兼少府,于高后元年封侯)工匠得以封侯。”刘瑞在翻大汉功臣录发现关于阳城家的记录少得可怜,就好像是有人故意淡化他们封侯的痕迹。 可别说是阳城家的有意低调,毕竟只要脑子正常的就不会在功臣录上少记一笔。 这么一来,有且只有一个原因能解释这家的被迫低调——以军功起家的勋贵们不能接受工匠出身的阳城家与之并列,以学识自傲的文人墨客们也无法忍受封侯的工匠位于其上。 “阳城公在秦末跟随高祖起义,算不得正经工匠。” “可阳城公的彻侯是高后封的。大父若要拨乱反正到底,何不废阳城公的爵位?”刘瑞说罢还一本正经地将刘非打量一番。 后者虽对刘瑞的行为感到有些莫名其妙,但还是挺胸收腹,抬臂在那儿转了一圈……活似一大秀前的试衣模特:“我身上有不妥的地方吗?” “没有。”刘瑞按下刘非的手臂,轻描淡写道:“兄长可善工匠之活?” “自然不善。”刘非笑道:“孤要是善工匠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