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24章 (第3/3页)
就连春喜两口子带着孩子回娘家拜年,都没好东西招待。 想到闺女,徐老太本来高兴的心情,瞬间跌宕到了谷底。 那信都送出去这么久了,早该到家了吧?不知道春喜收着没有? 不知道,她和孩子都好不好呢? 下意识看了眼大儿媳,她也是记挂着娘家呢,徐老太很快就藏起了担忧的心情,大过年的,该高兴,别弄得大家都不痛快。 中午这顿饭吃得久,又都吃得饱,接着又瓜子桔子的这些吃个没停,都没谁饿了肚子,是以,晚上这顿饭就不做了,等到夜里翻了新岁,一人煮碗汤圆吃了,正是妥当。 徐老头几个一直睡到天黑才起来,晚上要守夜的,多睡一会儿,徐老太也没喊他们。 这会儿人都起来了,堂屋里点了灯,亮亮堂堂的,两盆火烧着,旺得很。 除夕压岁,都是习俗,寓意辟邪驱鬼,平平安安。 徐家虽然之前不富裕,却也每年这天都会给孩子们压岁的,只除了去年,实在是拮据。 今年宽裕了,徐老头就想着将去年的一起补上,希望孩子们都平安顺遂,所以准备的压岁包格外的厚实。 两老坐在上座,笑眯眯的看着底下的孙子孙女们。 从徐大郎和徐二郎开始,再是徐三郎和徐茵茵,最后是徐五丫和徐达骏,依次给两老磕头拜年祝平安,然后每人都得到了两老一人一个的压岁红封。 两老开了头,紧接着,徐春河两口子和徐春林两口子也挨个给了压岁,当然,自是比不得两老的厚实的。 就是比得过,也不能比过的。 徐春山本来准备的多的,给孩子压岁,他向来手笔大,但提前“看”到了老爷子封的,便悄咪咪的又拿出来些,这会儿跟老大老二的也差不多。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