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战国做皇帝_第二百四十九章兵锋所指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四十九章兵锋所指 (第6/7页)

返回咸阳,向秦昭王与应侯范雎备细禀报了诸般调遣与总体谋划。

    秦昭王闻言大是振作,拍案笑道:“应侯伐交,似可成行了。”

    应侯应侯范雎笑道:“武安君之谋划,臣已尽窥壮心。山东伐交,臣自当与武安君之雄阔战场匹配也”君臣三人一时大笑,初时之沉重竟是一扫而去。次日,应侯范雎带着精心遴选的一班吏员并两个铁骑百人队,高车快马直出函谷关奔赴河东郡治所安邑。其所以将伐交大本营扎在安邑,应侯范雎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上党一旦形成大军对峙阵势,天下便会立即sao动起来,未入三晋之盟的齐楚燕三国必然要重新谋取向中原进展的机会,三晋之间也会随之出现种种微妙局面。

    所有这些都需要临机处置,直接与战场相关的事态更是要当机立断先制人,若坐镇咸阳,一切部署的推行便都要慢得十多天。对于如此一场有可能旷日持久的大决战,事事慢得旬日,便可能导致无法想象的结局。

    应侯范雎驻扎安邑,便在实际上与武安君白起形成了一个可随时决断一切的大战统帅部,更可连带督察兵员粮草之输送,舟车牛马劳役之征,称得上事半功倍。武安君白起部署大军之时,应侯范雎也在遴选自己的伐交班底。应侯范雎的第一道书令,便是从蓝田大营调来了郑安平。

    应侯范雎思谋:郑安平虽然做了高爵司马,但看武安君白起之意,无实际军功便显然不可能做领军大将,而不做大将又如何建功,长期让郑安平如同颟顸无能的贵胄子弟一般高爵低职,何报两次救命之恩?

    应侯范雎毕竟了解郑安平,知道此人之才在市井巷闾之间堪称俊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