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四十六章慷慨义战 (第10/11页)
应义字当先乎?”
殿中群臣们听着赵括这一番入情入理的分析,静默了许久。自进入东周乱世,虽说诸侯大争并无义战,但是这个义字却是列国诸侯们谁也不敢亵渎的。也正是因此,那东周王室虽然气息奄奄,却没有诸侯敢一举灭之,就是怕背上这不义之名,引来诸侯围攻。
平原君赵胜缓缓地捋着那浓密的长须,眼中精光一闪望向赵括,心头惊叹道:“此子果然大才也慷慨激昂而不失沉稳之理性,若依此谋划,我大赵占尽道义制高点,诸侯们当再无闲话,秦国也输了一筹,彩,彩”
上卿蔺相如定定地注视着少年大将军赵括,对这当年被他亲手发掘出来的赵括,他心头震惊不已:“如此少年,心思却缜密如此,论及长策大谋侃侃而谈,遍观列国诸侯,可有王室宗亲子弟能与这赵括相比?呜呼——我蔺相如为赵国献此良才,幸甚,幸甚”
(当年赵括主持军器坊,乃时任丞相的蔺相如亲自举荐,故蔺相如有此一叹。)
少年赵王丹想了一会了,愈发觉得自己自己有识人之名,这大将军赵括果然没有辜负他的一番信任。赵王丹点了点头,已经在心底默认了助战韩国,守住上党天险以维系赵国邯郸安全的计策。
但出于对王叔平原君的尊重,他又微笑着向平原君问道:“以王叔之见,大将军赵括此义战之策如何?”
沉默了许久的平原君一拱手,开口朗声道道:“老臣惭愧,原在犹豫不决,然则大将军赵括之言,却令老臣茅塞顿开。大将军言之有理,我大赵不可怯战,亦不可贪图一时之利而放弃了天下之义。”
“我大赵乃四战之国,自立国以来百余年,大战不断,我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