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七八节 安逸的日子(二) (第2/4页)
活。 古代出行不太方便,人口管理也严格,除了商人、从军之外,许多人的行踪一辈子也出不到百里之外。 太平公主却不同,她的面子够大,待到耕种和秋收时即到关内请短工,打包带走,原样送回,又不是抢走人口。关内的地方官哪敢说个不字。 渐渐地,许多关内农民都到了关外打工,收入丰富,取部分支付家乡的调租庸还有节余结果大唐的农民工、春运就是从从她开始盛行的。农民工到西域修路、种庄稼种棉花、开矿、建筑、挖水渠、支前等等,什么都干。 太平公主做事公道,按价给钱,吸引了大批的农民工为她干活。 有了充足人手,太平公主张牙舞爪,欲大干一场,得意洋洋地道:“今年五十万亩,明年一百万亩,后年二百万亩的棉花!” “你种这么多,卖得掉吗?”唐甜诧异地道。 “卖得掉!”太平公主计划满满地道:“明年从玉门到博斯腾湖(这是她开发的重点)的铁路开通,再叫老公修了玉门到长安的铁路,我有多少棉花都卖得掉。” 棉花确实是好东西! 在古代,人们御寒衣服有皮毛,贵人用虎皮、貂皮,百姓用羊皮,或者用布,穿着可以,可是盖的被子,贵人可以盖一床皮毛,但百姓可不能盖上一床的羊皮,烧炕御寒也难做到,一是没那么多的燃料,二是危险(一氧化碳中毒)。 棉花可以装进衣服里,成为棉袄,广泛推广,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关键在于,西域光照足,非常合适棉花生产,比起其它地方大有优势。 其地方边远,但建立起铁路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