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与天齐_分卷阅读2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24 (第3/4页)

你去看看城内外的一些古建筑,跟你好好讲讲建州城的历史。”

    “我听说,福建之名的由来就与建州息息相关。”

    “对,没错,那我就从这里给你说说吧。”

    原来,唐开元年间,朝廷在闽地设福建道,辖福州、建州、泉州、漳州、汀州五州。福建观察使统领福建道军政、民政、财政、司法等大权,成为闽地最高行政长官。福建之名,分别取自福州和建州的首字。

    建州城的山川地貌和城池建设可以用“三山”、“六水”、“七座桥”来概括。三山指的是芝山、旗山和符山。六水是指六条主要的城内河濠。七座桥分别跨架在城内河之上,并且都是呈十字形,称为泳泽桥、平政桥、镇安桥、垒华桥、恩波桥、顺母桥、德胜桥。

    建州城历经岁月沧桑、朝代更迭,这座辉煌的城池多次荒毁于战乱。最开始建城的时候,筑城于溪南覆船山下,为建安郡城。建安郡城南北跨距约一千米,东西跨距约二千米,周长约五千米,由太守王蕃始建于东吴永安三年。

    南朝刘宋元嘉初年,建安郡太守华瑾之将郡城迁往黄华山麓。南朝萧梁末年,黄华山麓的建安郡城被长沙侯萧基焚毁。嗣后,建安郡太守谢谒将郡城移至溪西,立栅为治。南朝之末,陈刺史骆文广又将郡城迁回水南福船山下。至唐建中元年,建州刺中陆长源再次移城于黄华山麓。

    当年的建安郡守王蕃,在城池的四面修筑了八座城门,东面在屏山书院之东筑东平门和东安门;南面在福船山和梅仙山之间筑通海门,在福船山和云际山间筑镇南门;西面在东吴名将吕蒙故宅之西筑建宁门,在原闽越王无诸行祠之西筑建德门;北面在今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