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流放后我靠种田位极人臣 第51节 (第2/7页)
老三和一名衙役看守。自己则带上另一名,拿着前一天晒制好的那一批海盐赶回了县衙。 这一次韩彻在刘家村一共待了五天,但实际晒盐只有一日,不过海水晒盐的效率之高,便使得韩彻这次带回来的海盐,需得要两辆牛车来拉运。 韩彻又被安南百姓都熟识,因此也就一小会的功夫,不少人都知道韩彻拉运两牛车海盐回县衙的事。 有那消息灵通的这时便言道:“莫不是大老爷之前说的海水晒盐法成功了?” “什么海水晒盐法啊?”有那外地来的商贾便忙问。 “我们大老爷前些时日去了那刘家村,说是试试改进制盐的法子。言道不需要再煎煮,日晒便可得海盐!”托集市创办的福,每日都会有各村的百姓带着自己地里的农作物,拿到县城来售卖。 因此在消息流通这一块,也比过去要来得快捷迅速不少。 这下好了,韩彻用海水晒盐成功的事很快便安南县城内传开了。 隔日,裕州府城刺史府,唐刺史也收到了韩彻派人呈送过来,有关于海水晒盐的文书。 惊得唐刺史一看完文书,面色都变了,立即大喊道:“来人,驾车!” “大人,您这是怎么了?可是安南出了大事?”心腹见状,忙问道。 唐刺史便把手中文书直接递了过去。 心腹一看,也惊了一大跳! 随后,心腹在快步跟上唐刺史的脚步时,心中也翻滚无数。 别小看这只是一张小小的制盐方子,要知晓食盐对于民生和朝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自古以来,盐都是国之大宝。 同时,盐在时下也是财富的代名词。 第61章 契机 京城的这些党派争斗,韩彻原来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