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难攻略_第69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69节 (第2/6页)

苗拓业,就是在威慑中南半岛及青藏地区的土司。

    如南直隶、浙江、江西、福建等地虽有在册数十万卫所兵马,但能打的恐怕只有南京城周边,以及浙江宁波一带的备倭卫所兵。

    这么一看,倒也不难理解为什么灵璧之战后,南军便再也无法阻挡燕军脚步,仅一个月便丢失了淮河以南的所有防线。

    毕竟作为南京最强力量的殿前豹韬卫和殿前河州卫这两支精骑都葬身中原战场了,剩下的兵卒便是连守城都很难做到。

    南京城这一百里长的城墙,想要全部站满,最少得肩并肩的站六万人,若是想要守住,非二十万人难以办到。

    即便当时南京外城还有大片耕地,可以养活南京之中数十万人,但时间上已经来不及。

    一想到这里,朱高煦便忍不住的往如何尽快结束靖难之役去想。

    他对朱允炆已经不抱期待,而靖难之役又毫无疑问葬送了朱元璋花费二十几年训练的数十万精锐健卒。

    朱高煦不希望这些健卒葬身中原,因为他们本该被大明朝用于开疆拓土。

    只是面对日后的局面,朱高煦更不愿意让朱允炆将刀剑架在自己脖子上。

    有的时候,即便他不想,但命运却容不得他。

    哪怕他愿意去死,可朱棣呢?朱高炽呢?

    历史上的朱高煦可不是左右朱棣发动靖难的主要推手,真正推动朱棣靖难的人是朱允炆。

    只要朱允炆削藩念头不变,朱高煦就必须要做准备。

    既然知道事情必然发生,而他无法阻止,那他只能尽力将靖难之役的影响缩小到最小。

    朱高煦不是很精通理科,但作为当过两年兵的人,他也大概了解火器的进程。

    蒸汽机、后膛枪、火车什么的他弄不出来,但想要联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