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66章 吃席!朱棣鼻子都气歪了! (第2/4页)
这些匠人就是不可或缺的稀有人才! 该怎么办,才能改变这样的现状,改变天下工匠的现状? 一时间,朱高煦陷入了沉默。 匠人们为什么吃不饱? 匠人们为什么拼命干活,还不能养家糊口? 不单单只是因为李文辉等人克扣俸禄,贪污腐化。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便是太祖高皇帝制定的俸禄制度,实在太低了。 拿一个七品官而言,一年俸禄算下来四十两,勉强足以养家糊口,支撑全家开支了。 但是,真正发放给官员的俸禄,不是银子,而是禄米。 规定官俸给米,按月发,俸禄高低与品级相一致。 洪武时期,官员俸禄主要是米、钞两部分组成,且主要是给米,但到了永乐时期,开始全面推行米折钞的制度。 钞就是大明宝钞,因为朝廷滥发不加节制,致使大明宝钞不断贬值,偏偏老朱家还没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在洪武八年之时,一石米的价格用宝钞一贯即可购买。 结果到了永乐元年之时,一石米的价值已相当于宝钞十贯。 也就是说短短二十来年的时间,大明的宝钞已经贬值了十倍有余。 这是一个缓慢却又无法逆转的过程,大明王朝生存了几百年的时候,却只用了二十多年的时候,就将自己的宝钞贬值十倍有余。 到了宣德年间,由于宝钞市场存量过多,贬值幅度太大,形同一张废纸,宣宗朱瞻基不得不下令停止宝钞的发行,从此以后大明再没有发行新的宝钞。 一手好牌,打得稀烂。 大明宝钞,狗都不要,顶风能臭十里地。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