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199 (第2/4页)
只能将孩子背在背上。 后来她遇到了宣亲王,她本是铁了心不嫁,可当宣亲王抱着当时两岁的项珪小心翼翼又一脸期盼地问她说“皎皎,你太艰辛了,我帮你养着他可好?让他随我姓,这般以来日后便不会再有人敢欺负他了,待他长大了,能够独当一面了,你再带他认祖归宗,你觉得如何?”时,独自坚强了许久的她终是哭了,点头说“好”。 她连听闻自家兄长噩耗时都忍住了没有哭,可对着那个一双眼睛明亮得像是天上星辰的宣亲王时她终是忍不住哭了。 要知那时人人都避她们俞家如蛇蝎,哪怕他是先帝皇子,但要让罪臣之子冠以他姓亦必然会受尽阻挠与指责,且还是项氏一族之姓氏,先帝极有可能一怒之下就降罪于他,可他却坚定不移,只为了不让她再受艰辛。 这也才有了宣亲王府老二项珪。 这个“项”姓确实为他与宣亲王妃挡去许多灾与难,可与其说是此姓之功,不若说是宣亲王之劳,是他以己之力,为他们撑起了一片天,是他让宣亲王妃的天重新敞亮起来。 项珪自懂事开始,宣亲王便已告诉他,他非他亲生,告诉他,他的生父是一位顶天立地的大英雄,待他长成能够独当一面的大人、不再需要“项”这个姓氏来庇护时,他便能认祖归宗。 后来,在宣亲王以及宣亲王妃的长年坚持之下,当年淮水一役骠骑将军的冤屈终是得以大白天下,今上将其追封为忠义侯,那时候已长成十岁少年的项珪得以跪在俞家的祖先牌位面前认祖归宗了,然他却没有舍弃自己“项珪”这个名字,并非因为他贪慕这项氏之姓的荣华,而是因为他要作为宣亲王的儿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