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任我行之二_第217章:拜访武当山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17章:拜访武当山 (第4/5页)

因为朱棣起于北方,所以"真武神辅佐靖难、保佑燕王当皇帝"这一宗教说法,在中国古代尚道崇佛的文化传统方面,能为朱棣发动“靖难之役”,以“藩王”身份入继大统提供充足的合理性与合法性依据。而武当道宫是“真武神”总坛,简直为他量身定做,故才南修武当笼络人心。

    其次,有利于化解矛盾和异议。由于修建武当山宫观时,“明太宗”永乐皇帝共调集了30万军民供差遣。其中主要有侄子“建文帝”的旧臣,以及“燕王”朱棣在起兵途中收降的士兵,正好物尽其用,少去麻烦。

    对这些人实施集中看管,在劳动改造时,兼用道教理论进行思想改造,能够不断消耗掉他们的体力,消解他们的怨气,并做到裁兵和调整军务的作用,节省不必要的军费开支,正可谓是一举数得之妙招!

    “武当山”道观建成后,为加强对武当山的管理,“明太宗”朱棣还派驻500名军兵长期驻扎在此,并从全国钦选400余名“得道高人”到武当山为道,并对其中的几十名德高望重的“道士”授予“正六品提点官员”,将武当山所有道士作为皇帝“御用神职人员”进行供养。这其中就包括一些专门负责给皇帝炼丹的江湖术士。

    另外,将犯人3000多人流徙到武当山,耕种田地,供赡道士。其三,武当山主峰天柱峰海拔1612米,周边72峰凌耸九霄,拱卫主峰,宛如众星捧月,俨然"万山来朝",确实是处“风水宝地”,让人爽心悦目。

    “明太宗”朱棣在天柱峰的顶端,仿北京紫禁城的太和殿修建了一座金殿,并在武当山修建“紫禁城和太和宫”。另外,真武大帝塑像模仿朱棣的形象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