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任我行之二_第142章:明朝火器沿革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42章:明朝火器沿革 (第3/5页)

…这个……哈哈,多谢皇上提醒,老臣这就着手改进,还请皇上放心!哈哈。”徐光启眉飞色舞。

    其实,明初的火器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用手持点放的各类“火铳”和“鸟铳”、“倭铳”,其形体和口径较小,一般都是用铁筒内装填铅弹、铁弹、黑火药等物,其射程仅数十步至二百步,属于近程轻便火器。

    第二类是安装在架座上发射的口径和形体都很大的火炮,也包括一些大型的火铳。多数铁筒内装填石、铅、铁等物,俗称"实心弹",少数则装填爆炸性的球丸,射程一般在数百步至二三里距离,主要用于守寨和攻城,也用于野战、水战和海战。这是源自宋朝的火药武器,在元朝时期得到发展,沿用到明朝。

    从秦汉到宋元,海船制造技术越来越先进,尤其是到了明朝就已相当发达。“郑和下西洋”的海船上就装备了这些火器。到明末年间,抗清名将郑成功率水师海船收复台湾,就用这些武器痛击了荷兰殖民者。

    明朝末年,在“宁远之战”中,一战成名的袁崇焕在痛击后金军时,还使用了两种赫赫有名的火器,一种是“红夷大炮”,另一种是“万人敌”炸弹。前者是徐光启派人去澳门葡萄牙商人手中购买,后者本土生产。

    “红夷大炮”中的“红夷”指的是“红毛鬼”、“红毛夷”。此炮是英国人最先发明,但作为“海上马车夫”的“荷兰商船”却最先大规模装备用。而澳门葡萄牙人所获的“红夷大炮”却又是英国与西班牙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