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15章: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第2/8页)
于是,从十岁开始,“藩王”们就由官府发放俸禄。在“藩王”结婚时,朝廷还会发放房屋、冠服、婚礼费用。等到“藩王”死后,朝廷还会报销丧葬费用,可谓是从生到死,“藩王们”都被“太祖爷”安排得妥妥当当。 由于朱元璋的宠溺,这些“藩王”们有钱有兵且超脱于官府,很快成为了大明王朝最不稳定的因素。于是,在“靖难之役”后,朱棣以自身为鉴,防患于未然,就剥夺了“藩王”的军权,加强对宗藩的监视和控制。 经过几代皇帝的完善后,明朝逐渐形成了严格的“藩禁”制度。这些制度对“藩王”们进行了严格限制,即宗室们不能为官,不能参政,更不能拥兵。毕竟“太宗成祖皇帝”朱棣就是以“藩王”身份凭实力夺权上位的。 到了明朝中后期,连宗室经商也被禁止。“藩王”之间不得见面,连出城居然都要向皇帝请假。在这样的“禁藩”制度下,各地“藩王”基本上都成了被软禁的“囚徒”。当然了,其生活条件还是比绝大多数人好的。 无所事事且饱食终日,在没有压力又被绝对禁止工作的情况下,唯一的娱乐方式也就是狂生孩子了。 因“宗室年生十岁,即受封支禄。”很快就有聪明的藩王发现,生孩子居然可以增加家庭收入,比如生一个“郡王”就有禄米贰千石,生个“镇国将军”也有米一千石,算起来这“生娃”居然是一桩稳赚不赔的买卖! “君王”就是“藩国世子”,“镇国将军”就是“藩王”们的“庶子”,至于王爷们生的“郡主”,奖励则相对少些。 于是,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为了增收增产,各地“藩王”们作为明朝的皇族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