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任我行之二_第215章: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15章: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第5/8页)

底殷实又民愤难平,按照祖制,“藩王”们还不能拥有军队。于是,这些人简直就是为农民起义军们量身定做的“补给包”,一旦失去了官府的护佑,基本上就只能坐以待毙,统统成为待宰杀的“大肥猪”。

    以“福王”朱常洵为例,此人拥有河南半省之地,富甲天下,面对饥荒却不肯赈济粒米颗粮分与百姓。

    崇祯十四年,贼首李自成携饥民蚁附攻陷洛阳,而“福王”朱常洵仓皇逃至“破庙”,却因身体肥胖异于常人,故很快就被抓住。“福王”朱常洵跪地乞命,但李自成不为所动,训斥道:“汝为亲王,富甲天下。当如此饥荒,不肯发分毫帑藏赈济百姓?汝奴才也!”命左右将朱常洵拖下去重责四十大板,然后再当众处死。

    据统计,从崇祯十四年到崇祯十七年间,仅被农民军杀掉的“亲王”级别的宗室就有“福王”、“唐王”、“徽王”、“韩王”、“代王”、“晋王”等一十四位之多,占了当时明朝的“亲王”数量的一半以上!

    至于“郡王”、“将军”、“中尉”这些杂鱼,更是多不胜数。仅山西一地,李自成所杀掉的朱姓子孙就有万人之多!明末义军如过江之卿,但不管大小,对这些朱氏子孙都有一个共同的态度,那就是要斩尽杀绝!

    这间接说明,各地“藩王”们的所作所为,已经完全站到了天下百姓的对立面去了,本质是贫富差距太大!百姓对这些人恨之入骨。史家总结道:“凡王府宗支,不分顺逆,不分军民,凡朱姓者,尽皆诛杀。”

    义军们对“藩王”们毫不手软的清算,吓坏了这些养尊处优的皇族们。于是,学乖了的“藩王”们学会了闻义军之风则仓皇逃窜。以楚地为例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