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任我行之二_第215章: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15章: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第6/8页)

,长沙“吉王”、常德“荣王”、宝庆“岷王”等,“皆一闻贼至,望风而溃”。

    地方官府在抵抗,而“藩王”却带头逃窜,对士气的影响极坏,让朝中大臣忧心忡忡。“礼科都给事中”沈胤培力陈地方藩王“闻警辄逃”是违背祖制,按明朝规矩,“藩王”不能离开自己封地,求朝廷严惩逃跑藩王。

    由此,崇祯帝随即对外逃“宗藩”切旨严责,哪怕“贼兵”(农民起义军)杀上门来,也不准“藩王”们外逃避贼,并要求这些“宗族”们“固守城池,则众志成城,即以奠金汤矣!”这确实是朱元璋当初“分封”的目的。

    可怜的这些“藩王”,既受制于祖制,不能招兵勤王,而且还受限于朝廷禁旨,不能私自外逃,待各地明军一触即溃后,只得固守于空城之中,坐等“贼兵”(农民起义军)的来临,真是无处喊冤,摆烂等死。

    而明朝“藩王”因上进之路被堵死,所以大多不学无术、目光短浅,即使坐于城中,也基本上以帮倒忙为主。比如郏县一战,明军精锐尽失。但为了防守西安,朝廷紧急征调五千川军协防,结果却差强人意。

    西北天寒地冻,南军未曾配发御寒的衣物,而“秦王”朱存枢又富甲天下。于是,西安守将们劝“秦王”朱存枢捐点银两给奉命来援的川军们添点御寒衣物,却被“秦王”朱存枢一顿臭骂,把对方骂得一文不值。

    川军义愤至极,索性开门投降了李自成,导致“秦王”朱存枢被活捉,并且全部家财都被充当了军资。

    而且,这并不是孤例,以“善黄白冶化”而著称“蜀王”被要求捐钱助饷,却自称“家无积蓄,只有王府一座,恳请卖掉助饷。”待“杀人魔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