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任我行之二_第320章:过年前,开朝会(2)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20章:过年前,开朝会(2) (第3/7页)

扭。

    “徐爱卿有话不妨直说,朕洗耳恭听呢!”崇祯帝朱由检原本就很赏识徐光启,毕竟他不看好“东林党”。

    徐光启一生辛苦,做了许多了不起的事情,但在后人看来,似乎有些浪费人才了,因为他的情况就好比让纯粹“科学家”去跑业务,肯定不太合适,但在崇祯帝眼中,满朝文武多为势利小人,而君子太少了!

    徐光启一生做了许多重要事情,其中三件最有标志意义:一个是翻译了《几何原本》,一个是写了一篇《辨学章疏》,第三是向内地大规模引进了红薯。此外,忧国忧民的他,还帮朝廷训练新军抵御强敌。

    西元1593年,也就是中国明朝万历年间,来自福建福州的商人陈振龙带着儿子陈经纶及商队渡海到菲律宾做买卖。在那里,他们见到了漫山遍野的红薯,吃了半辈子大米的他们第一次吃了这种陌生农作物。

    红薯独特的清甜香气和令人满足的饱腹感,马上吸引了他们的注意。于是,经过打听后,他们才了解到红薯这种作物不仅耐干旱、耐贫瘠、易移栽、易繁殖、营养丰富、味道甘美,而且高产量,立刻动心。

    当时,海西大陆的大明王朝正在继续大举征兵去朝鲜半岛,与侵略朝鲜的日本丰臣秀吉大军交战。但由于双方前僵持了数年也未能最终分出胜负,而明朝名将李如松在率领明军与日本倭寇在平壤激战正酣。

    受到天灾人祸与连年刀兵,老百姓饱受粮食短缺折磨,饿殍遍野,困苦不堪。于是,这对父子当即决定一定要把“红薯”这种高产作物带回家乡种植。然而,当时的菲律宾群岛乃西班牙的殖民地,管制很严。

    西班牙殖民者制定了严苛的禁止带出法令,将包括红薯(地瓜)在内的多种农作物如玉米(苞谷)、马铃薯(土豆、洋芋、山药蛋)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