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任我行之二_第320章:过年前,开朝会(2)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20章:过年前,开朝会(2) (第4/7页)

、西红柿(番茄、毛辣椒)等从美洲引进的作物禁止带出,以垄断经营。

    面对各口岸盘查森严,陈振龙和儿子想出了妙招,将一根红薯藤交缠编织在一条缆绳中,躲过西班牙殖民者的关卡,成功踏上回福建老家的商船。经七天七夜航行,有惊无险的将红薯藤蔓秘密带到了中国。

    登岸后,父子俩赶紧向当时的福建巡抚金学曾上了禀帖,请求推广种植“红薯”。好在这根藤蔓生命力极强,原本已经脱水且近乎干枯了也能在清水中暴涨并恢复生机,埋入土中后仍会生长并结出“地瓜”来。

    于是,巡抚金大人也被震惊到了,亲自品尝过“地瓜”(番薯)过后,觉得不仅口感甘甜,而且还能充饥,甚至蒸煮来吃还能做菜肴,于是大力推广种植,让老百姓多了一门主要食物来源,美其名曰“金薯”。

    别小看引进红薯(甘薯、地瓜、番薯)是一随机事件,好在金大人向朝廷奏报后得到了以徐光启为首的务实派大臣们的肯定,若无它和后来的玉米,则古代中国的人口就不可能从几千万猛然跃升为乾隆年间的两亿多。虽说东方古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但全靠后来清朝打下的底子,而玉米、红薯则功莫大焉!

    《几何原本》不用多说,《辨学章疏》指出传统伦理缺少一种可靠的内在道德动机。归根结底,一个人为什么要做好人?古代君子很重视自我评价,并且不欺暗室,但唐宋以后的儒者却认为“善发乎人性”。

    这对普通人来说,确实是太难了!如果善是对自己的义务,似乎做了件坏事,得罪的只是自己;如果善是对别人的义务,放弃这种义务的理由又太多了。这就是“宋明理学”最后把儒家思想弄成“钻牛角尖”了。

    徐光启虽然是明朝末期人,但在后来的清朝社会仍有一定的名声,虽然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