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任我行之二_第320章:过年前,开朝会(2)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20章:过年前,开朝会(2) (第6/7页)

因靠近西学而遭诟病。

    或是“东林党”中的杰出人才们没有意识到“新学”(西学)同“道学”(传统道家哲学)根基的根本冲突,后来如邹维琏等,便起而攘之了。也就是说,儒家思想在“宋明理学”阉割下变得极其排外,夜郎自大!

    冲突是必然的,而且无处不在的。最简单的例子,是徐光启想要加入“天主教”,但其教义却禁止一夫多妻。徐光启只有一个儿子,没有孙子,曾想娶一妾,以求开枝散叶,子孙无穷。但格于教义严苛,遂只好作罢,并感叹道:“十诫不难守,独不娶妾一款为难。”就这样,徐光启纠结了很久决定才加入“天主教”。

    有一个叫黄贞的人,头脑锐利,曾拿这一项来质问传教士艾儒略。黄贞举的例子是“周文王”。旧史里说周文王多后妃,生百子,而他又是中国的“圣王”。那么,难道这样一个圣人若不信宗教也要下地狱吗?

    艾儒略只好支吾不言。文王之外,古如舜有娥皇、女英,今如皇帝后宫三千,谁敢让他们下地狱呢?

    对类似的争执,徐光启是能避就避。他一生求精责实,只是事情也不容易做。明军在萨尔浒之败后,徐光启数次议购新式火炮,都不顺利。等他得了崇祯信用,正值兵势日迫,便主张除购炮外,招募三四百名葡萄牙炮兵,分派边镇,做炮兵教习,甚至做雇佣军上阵打仗。这在当时也是很有必要的“权宜之计”。

    但这种花钱请“雇佣兵”打仗却被认为是前所未有之事,立刻有人上疏反对道:“堂堂天朝,精通火器、能习先臣戚继光之传者亦自有人,何必外夷教练然后能扬威武哉?”于是,花钱请外援的朝议没能通过。

    此事虽然作废,但徐光启却不禁叹息道:“名理之儒士,苴天下之实事。”说明那时候的很多“儒生”,由于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