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任我行之二_第320章:过年前,开朝会(2)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20章:过年前,开朝会(2) (第5/7页)

不小,但远远不能与他的贡献相副。比如,谈实学的如刘献廷等,才看重徐光启,至于普通的读书人,大多数没读过他一字一句,甚至不知道这个人。原因很多,其中一件让人回避,那就是主导舆论的“东林党后学”竟对徐光启并不感兴趣。

    明代晚期,“东林党”和“北党”激烈厮杀,争夺朝廷控制权,都想主宰明朝的官僚体系。“东林起”于吴中(江苏无锡),其主要成员多是江南读书人。徐光启则是上海人,与“东林党人”的交往很自然就多了去。

    “东林党”是政治派别,有自己鲜明的政治诉求,与以“阉党”为主力的“北党”一样,都是朝中不同的政治势力。而四十岁以后的开始平步青云的徐光启早已心有所属,因明哲保身,对政治斗争实在是没那闲心。

    徐光启曾在信中说:“党与二字,耗尽士大夫精神财力,而于国计民生,毫无干涉,且以裕蛊所为,思之痛心,望之却步。”当时朝中壁垒森严,非此即彼,而徐光启也在“阉党”和“东林”之间不做左右袒护。

    徐光启特立独行,不去招惹是非,便惹得“阄党”对他不高兴,同时,“东林党”也对他很不满意。但正因如此,他才成为了崇祯帝朱由检的“心腹”之一,每遇大事而无不与之相谈,却又被官僚体系和财政束缚。

    明末西学越海而来,“东林党”中的一些开明人士对此也很有兴趣。但作为“政治党人”,多数“东林人”对西学这种“奇技yin巧”和“西洋外道”也就顾不上发生兴趣了,毕竟全力参与朝廷中的权力争斗才是重中之重。

    早期的“”东林巨子”虽然隔膜,但相处之际,还是彬彬有礼。如“东林健将邹元标”,只说西学诸义、中国圣人和历代名儒,早已讲说透彻,详尽无余,属“古已有之”的东西,因为他担心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