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32章:天下震动 (第2/7页)
十年不上朝、父亲光宗整理陶醉于男欢女乐、哥哥天启终日沉迷于木工活相比,自己对于皇帝的责任也还算是尽职尽责的。但他作为一国之君,朱由检自己的缺点无限放大后,再遇到当时离乱局面,就变得更加不可收拾,那么切中肯綮的“五不自知”,到底哪一个才是崇祯帝最核心的问题呢? 陕嗣宗所说的其中一个不自知为“非可旦夕责效”,才是真正道出了崇祯的核心问题所在,用后世的大白话来说,就是崇祯皇帝由于太急于求成了,以致于不懂得授权,想法太多,胡乱领导,疑心太重,其实都是因为他内心太急于求成所致。这也不能怪他,毕竟他刚登基时年少气盛,志存高远,故在所难免。 然而,大明朝积弊已久,从嘉靖朝后期就已经隐隐露出了衰败的端倪。后来,好在陆续出了徐阶,高拱,张居正三位励精图治的内阁首辅,才稍稍挽大厦于将倾。不过,万历皇帝将近三十年不上朝,使得整个大明的局面再次急转直下。此刻的大明王朝无论是内政还是外交都不能与明初相比,尤其是财政糟糕! 哥哥朱由校做了七年木匠活之后,待江山传到了崇祯手上时,明朝已经是内忧外患,千疮百孔,叠加上“小冰河期”导致农业歉收的厄运。而崇祯临朝第一天,还要面对魏忠贤可能的陷害,可谓是如履薄冰。 崇祯皇帝急于求成的心情可以理解,甚至表现得连大臣都能感知出来,这才有了袁崇焕聊慰圣意的五年平辽方略。但问题是很多事情欲速则不达,过犹不及,越是急于达成目标,用力越猛,最后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