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任我行之二_第214章:各地反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14章:各地反映 (第5/8页)

44年)失踪、“唐端王”朱硕熿薨于崇祯二年(西元1629年)。

    可以,说朱元璋一脉的“藩王”情况最复杂,24个封王的儿子当中,只有朱棣入承大统,还有10个“藩国”早已不复存在,剩下的13个“藩国”虽然存在,但有一个在崇祯元年就没了“亲王”,此时仅存12位亲王。

    “建文帝”朱允炆一脉,在“靖难之役”中的一场大火之后就杳无音讯了。所以,“建文帝”一脉也是没有“藩王”延续下去的。

    “燕王”朱棣虽然入承了“大统”,可朱棣在“靖难之役”后,虽已成为了皇帝,但再也没有生下过子嗣,就算他从“乌斯藏都司”和“朵甘都司”一带请来“藏传佛教”的高僧“欢喜佛”供奉着,也没能保佑他把后妃、宫女们的肚子搞大。因此,朱棣在郁闷之际便想到了“玄门道教”的“阴阳双修”,便斥巨资打造了“武当山祖庭”。

    “永乐皇帝”朱棣仅有三子封王后延续下来,而长子朱高炽继承大统。次子朱高煦(汉王)因为在朱瞻基一朝谋反,被朱瞻基所杀后将其“藩国”撤销。因此,朱棣只有幼子朱高燧(赵王)一脉得以延续,并在“崇祯元年”时,其在位的亲王是“赵顺王”朱慈?其薨于崇祯二年(西元1629年)。

    仁宗一脉共有10子,除朱瞻基继承大统外,还剩下9个“藩王”,但三子“越王”、四子“蕲王”、八子“滕王”、九子“梁王”、十子“卫王”皆绝嗣,故其“藩国”未延续下去,到崇祯元年时,仅有4个“藩国”存在而已。

    尚且存在的4个“藩国”分别是郑、襄、荆、淮四个。到“崇祯元年”时,四个藩国也只有3个亲王在位,其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