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14章:各地反映 (第6/8页)
别是“郑敬王”朱载壐,薨于崇祯十三年(西元1640年)、“襄忠王”朱翊铭,于崇祯十四年(西元1641年)被张献忠所杀、“荆王”朱慈烟,薨于崇祯十五年(西元1642年)。 “淮王”朱翊钜已去世,“淮藩世子”朱常清尚未承袭王位(西元1631年承袭),故“淮藩”无“亲王”在位。 “明宣宗”英年早逝,仅封了朱祁镇一人,结果朱祁镇后来承袭大统并成为皇帝,所以“宣宗一脉”,在“崇祯元年”时,已经没有“藩国”以及亲王存在了。到了“明英宗”在位期间,共有8子封了“藩王”。 其中,失而复得“太子”之位的朱见深继承大统,剩下7子封王,还有四子“许王”、五子秀王、八子忻王绝嗣、九子徽王后裔犯法,被废藩,所以到了“崇祯元年”时,仅有3个藩国尚存,分别是德、崇、吉。 三个“藩国”都有亲王在位,分别是“德王”朱常洁,却薨于崇祯五年(西元1632年)、“崇王”朱由樻,于崇祯十五年(西元1642年)被贼首李自成所杀、“吉王”朱由栋,薨于崇祯九年(西元1636年)。 “明宪宗”一脉共有10子封王,除去四子“兴王”朱佑杬的儿子朱厚熜继承大统做皇帝之外,还有五子“岐王”、八子“雍王”、九子“寿王”、十一子“汝王”、十二子“泾王”、十四子“申王”等共6个“藩王”皆绝嗣。 所以,到了“崇祯元年”时,尚且存在的“藩国”只有益、衡、荣三国而已。三国当中,“衡宪王”朱常??已去世,“衡藩世子”朱由檡尚未即位(到了西元1632年才即位),故“衡藩”无“亲王”在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