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任我行之二_第274章:古人的智慧不容小觑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74章:古人的智慧不容小觑 (第2/5页)

门类,即便是西方人所制造的“黑火药”,也是从阿拉伯人、蒙古人和突厥人那里学来的“炼金术”,却不知此乃源自玄门道教的“炼丹术”。

    当然了,在北宋科学家沈括的《梦溪笔谈》中就提到了“湿法冶金术”,即“曾青得铁则化为铜”。此乃旷工开采铜矿时,发现“曾青”(氯化铜溶液)溅到“凿子”、“铁锤”、“铁锹”或“鹤嘴锄”上时,很快出现“镀铜”。

    这种现象在化学上叫做“置换反应”,即化学性质更加活泼的金属,在遇到化学性质不如自己活泼的“盐溶液”时,因两种金属原子最外层电子发生得失而产生化学反应,由性质更活泼的金属置换出另一种金属。

    但沈括不是近代化学家,当然不明白这是发生在微观世界中的“盐类”依靠溶液而实现的“分子重组”。可是,比沈括早存在几千年的原始人却能根据生活经验而冶炼金属,让人类从“新石器时代”进入“青铜时代”。

    这说明以“凡人”为代表的人类具有高度智慧,是这个世界上最聪明的物种之一,在某些方面并不亚于“妖兽”、“妖禽”、“鬼物”和不少精怪,就连人类中的“修真者”也不敢过于小觑“凡人”,尽管“凡人”寿命短暂。

    原始人先学会了使用工具来狩猎,后学会利用火来驱赶猛兽和烤制食物。不过,随着时间的推进,原始人类会制造的工具越来越多,而且在清理群居洞窟里的火堆灰烬或烧纸陶器时,竟意外发现金属存在。

    而在所有“金属”中,古人类用的最多的却是“铜”,因其重要性远超金、银、钢、铁、锡、铅、水银,即便到了唐宋以后的“火器”开始普及,而工匠们发现用“铜”来铸造的“火炮”性能比“铁炮”更优良且不易炸膛!

    尤其是配合“黑火药”使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