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任我行之二_第206章:观空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06章:观空 (第2/5页)

将女子视为是“洪水猛兽”。是故,后世凡间常有人哼唱这样的歌曲:“小和尚下山去化斋,老和尚有交代:‘山下的女人是老虎,遇到了千万要躲开……’”修佛者须戒色。

    这说明佛在世人眼中是庄严、清净的,但却有个“特殊佛”,与众多佛陀完全不同,他就是“欢喜佛”。

    与众多清净、庄严的佛陀不同,欢喜佛一般呈现出双体的“双修妙相”,即男身盘腿而坐,女身面向男身并坐在男身之上,甚至骑跨腰间。在过去,这种“欢喜佛”在大多数喇嘛寺院中都有供奉,尤其在藏区。

    不仅仅是寺庙中供奉着“欢喜佛”,就连明、清两代的后宫中,也同样供奉着“欢喜佛”。而到了清朝,光是“雍和宫”内就供奉了三百多尊“欢喜佛”!而慈宁宫旁的“宝相楼”中,也同样有不少“欢喜佛”被皇室供奉。

    “欢喜佛”之所以被明清两朝皇室大规模供奉,是因为其向统治者传递了“神秘信息”,让其不得不重视。

    首先,“紫禁城”在古代就是皇权的象征,而“欢喜佛”又是“藏传佛教”所供奉的本尊之一,本不应该随便走出藏区,但“紫禁城”内却供奉“藏传佛教”的“佛陀神像”,这就显示出了当朝统治者对“藏传佛教”的重视。

    尤其是到了清朝,那清朝的皇帝们还因为兼任“蒙古大汗”的身份,并且之前的“蒙元帝国”还曾把“藏传佛教”立为“国教”。因此,清朝皇帝还被“藏传佛教”认为是“文殊菩萨”的化身,并积极拥护清朝统治天下。

    从这些诡异现象中不难看出,明清两朝统治者公开供奉“欢喜佛”,或许就是一场与“藏传佛教”的交易。

    其次,有野史记载,明朝的紫禁城中多有供奉“欢喜佛”,而且还设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