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05章:旧港宣慰司 (第3/6页)
多。此外,施进卿除了向明朝进贡之外,也同时向“满者伯夷”王国称臣进贡,以此来维持和平关系。 当然了,最能证明“旧港宣慰司”属于明朝疆域的“证据”,恐怕要数施进卿的继承权斗争事件了。西元1424年施进卿去世,他的儿子施济孙派人向明廷请封,想要继承“旧港宣慰使”的官位。 施济孙的使臣声称“宣慰使”的金印已经毁于火灾,请求朝廷重新赐予。父位子承是古代人类社会最常见的规矩,而明廷也没有察觉其中的异常,于是满足了施济孙的请求,并让郑和于1431年再下西洋时,顺便去“旧港”完成“新宣慰使”的册封仪式。 经过多日航行,待船队到达“旧港”后,郑和按常规宣示了永乐皇帝的圣旨,原以为当地人会欣然领命,“宣慰使”之职早一天得到册封,这“旧港”便早一天安稳下来。 然而,令人没想到的是,一向对郑和及大明恭顺的“旧港华人”群体,居然敢公开对这个任命有异议。 经验丰富的郑和没有发怒,很快召来当地大族和巨商的代表,仔细查问才知道,原来施进卿临终前有遗嘱,将“宣慰使”之位传给了女儿施二姐,并把金印也交给了她,因为“金印”是“宣慰司”职权的象征。 旧港众人还表示,“传女不传子”这个规矩确实是从“中国老家”带过来的,而且施二姐继位后,延续了施进卿的治理办法,保持了“旧港”社会的稳定,因此已经得到了当地华人百姓们的信服。 施济孙作为儿子,不甘心失去继承权,这才隐瞒实情向朝廷讨封,企图借助明朝的权威以夺取“宣慰使”之位。没想到,朝廷虽然被他所蒙蔽,却派郑和前来册封,可见明廷还是颇为重视“旧港宣慰司”的。 “传女不传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