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七十四章 大厦将倾再出山(2) (第6/7页)
足等了七年。 七年之后曹cao已经完全控制了中国北方,局势走向已经没有一点悬念,这个时候,司**就很痛快地接受了曹cao的再次征辟,做了司空府的文学掾(秘书长)。 作为缺乏资源的后来者,最好的选择就是永远保证自己能够跟从赢家,在严酷的外部环境下,这未必能保证你也赢,但至少尽可能地保证你不输。 在常人看来,这七年中战时频发,正是建功立业的大好时机,蛰伏七年等于白白坐视无数的机会从自己眼前溜走。 从司**的角度来说,他不缺头脑和见识,但司马氏手里的那点资源却不算多。 所以,赢,自然很好看,但输,却一次输不起。 假使曹cao最终败了,而司马氏一门又把宝全部押在他身上,届时这个家族的处境就会很尴尬。 他们家的资源,还不够保证新的赢家能够宽宏大度、不计前嫌。 在这种输不起的局面之下,你能考虑的,首先不是赢,而是不要输。 至于所谓的「机会」,乱世远还谈不上结束,而对曹cao这样的明主来说,他用人看的是能力,而非功绩。 所以,入仕早晚,起码对司**来说,并不是最重要的问题。 一个人能对时局洞若观火,却又能谨小慎微,足足蛰伏七年,不容一丝一亳的不确定性,他的谨慎和耐心,只能用可怕来形容。 除此以外,另-一个促成司**接受征辟的因素,是这一-次司**的推荐人是曹cao的高级谋土荀彧。 这里面并不是私交之类的问题,而是荀或对司**的意义。 在秦汉时代,官方选拔人才最主要的手段就是察举制,也就是由朝廷的在任官员来推荐。 一旦推荐成功,被推荐人在日后为官的过程中犯了什么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