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冠_第一百七十三章 风云骤起九州动(5)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七十三章 风云骤起九州动(5) (第6/8页)

,一方面“七分国人,使诸兄弟各摄领之,乃分其氏”,即纥骨氏、普氏、拔拔氏、达奚氏、伊娄氏、丘敦氏、俟亥氏,连同拓跋氏形成“鲜卑八国”,后邻又命叔父之胤为乙旃氏,疏属为车焜氏,形成帝室十姓。

    另一方面因呼伦池附近荒遐,不足以建都邑,再加上随着拓跋氏社会的发展,部落首领为掠夺财富,扩张势力,就必然向南扩展,遂准备第二次南移。

    由于年老体衰,乃以位授子圣武帝诘汾。

    诸汾遵命率众南迁,几经险阻,才到达匈奴故地,即河套北部固阳阴山一带。

    这里水草丰美,树木繁茂,是牧猎的好场所,并接近了中原文化。

    由于两次迁徙策略“多出宣、献二帝,故人并号曰‘推寅’,盖俗云‘钻研’之义”。

    第二推寅邻命其子诘汾统领部众南迁时,约在公元160至170年之后,即东汉桓、灵二帝之际,当时正是檀石槐部落联盟强盛时期。

    拓跋鲜卑进入匈奴故地后,与留居故地的匈奴融合。

    拓跋力微时,在75个异姓部落中,属于匈奴的就有贺赖氏、须卜氏、丘林氏、破六韩氏、宿六斤氏等。

    匈奴部落加入拓跋鲜卑联盟后,与之杂居共处,相互通婚,逐渐被鲜卑化。

    “拓跋”的含义,乃是北人谓鲜卑父、胡(匈奴)母所生后代之意。

    《魏书·序纪》谈到力微是其父诘汾与匈奴故地之天女结合所生。实际上是给鲜卑与匈奴通婚抹上一层神秘的色彩。

    此后,有不少晋人和乌桓等部众也成为其“新民”。

    始祖神元皇帝力微时(220—277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