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551章:推官制,复国学 (第6/8页)
”为论据——陈述大隋教育力度上的不足,不符合“崔仲方们”所推崇的“重武轻文”。 在这个基本点上,说大隋读书识字的人不多,实在有失上国体面。大隋王朝作为天下正统,理应将孔圣人“有教无类”的理念发扬光大。 杨雄、杨达、杨弘、杨恭仁等皇族中坚分子;萧琮、萧玚等外戚,不仅隐约猜到杨广用心所在,而且也明白恢复县学乡学、兴办大学对大隋王朝传承的种种益处。 不过他们和大隋王朝是一荣俱荣、一辱俱辱的关系,家族利益和国家利益绑得死死的,每个人都知道大隋好、他们才好;大隋不好,他们和子孙后代也倒霉,所以高举双手赞成。 高颎也懂此理,他虽然也是名门出身,但是他在开皇年间提出和推广“大索貌阅”、“输籍定样”时,便和世家门阀决裂干净,被世家门阀、名门望族恨之入骨。一听杨广这么说,也就一路黑到底的支持。 裴矩、苏威等人目光长远,他们心知国也好、家族也罢,都必须牢记和践行孟子提出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否则,必将衰弱下去。而且他们对自己的家族有信心,拥有“迎接大世之争”的气魄、勇气、意志,加上又担心受到寒士口诛笔伐,也就纷纷出列支持了。 关陇贵族官员的核心利益是在大隋军队,之前见到杨广有重用士族制衡他们的之心,本就担心得不得了。此时见到杨广用兴办教育的方式针对士族、下定决心和士族“决裂”,所以不管是出于打压士族考虑、还是出于拉拢士族对抗杨广和皇族的考虑,都没有去反对的理由。 满朝文武、所有大佬的一致认同,在朝中有些地位士族官员面如土色、无力制止,只能用凶悍的目光盯着远在前方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