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隋主沉浮_第551章:推官制,复国学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551章:推官制,复国学 (第7/8页)

的杨集,认为这又是杨集这个可恶的混蛋搞出来的事情。

    这也不能怪他们这么想,一是此议案的确是杨集提出来的;二是当今天下,只有杨集掌管的凉州办大学、县学、乡学,如果不是他提出来,又能是谁?三是崔仲方等人昨天弹劾他不成,反而被他搞了下去,以他睚眦必报的品性,又怎么可能不乘胜追击呢?

    出于这个几大因素,所以,杨广哪怕没有把杨集推出前台,可士族出身的官员,仍然认为杨集是罪魁祸首,并痛恨之。

    虽然他们也知大势不可改,可仪同大将军、沛国公郑元璹终究出列道:“圣人,兴办教育实为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之盛事,,可天下学舍累计起来,工程浩大,臣担心国库堪忧啊!”

    郑元璹出自荥阳郑氏洞林房,乃是郑译之子。

    郑译幼年交好宇文泰,并全力辅助宇文邕,在宇文邕除掉宇文护的大事件中,立下大功。此后,他又成为杨坚坐稳北周丞相之位的重要人员,可是在杨坚当北周丞相期间,郑译贪赃枉法,多行不义之事,杨坚便疏远了他。

    不过杨坚顾念旧情,废周建隋后,不仅承认郑译在北周时期的上柱国和沛国公,还册封其长子郑元璹为拜仪同大将军、城皋郡公,册封其次子郑善愿为归昌县公、三子郑元琮为城皋郡公、四子郑元珣为永安县男,同时又追赠郑译父兄刺史之职。

    可调是仁至义尽!

    郑译死后,郑元璹便继承了父亲国公之爵。

    对面郑元璹之言,杨广朗声笑道:“卫王当年就说‘再穷也不能穷教育,再苦也不能苦孩子’,此言广为流传,深得士林歌颂、称赞,朕也深以为然。”

    “更何况,我大隋不但不穷,反而国库丰盈,这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