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195 (第2/4页)
分小海蛎子去外头养——因为养殖区范围有限,再增多,密度多大,反而不利于海蛎子的生长。 这对于附近十里八村的人来说,无异于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情了,因此他们还有些犹豫呢:贾大人真能把一两银子一个的海蛎子苗给咱们? 汪小鱼纠正:一两银子一个是日后长大的售价;再有,贾大人也不是免费送的,要领养、分养的都得立字据,照规定办事才能拿到海蛎子苗,怎么就不可能了? 不过凡事总有第一个敢吃螃蟹的,在和汪小鱼确认过确实可以借贾大人那里的海蛎子种苗之后,又细细打听清楚了收获期需要付怎样的代价,去年二十人的建工小队领头的拍板:咱们干了!贾大人的养殖区都是咱们建的,如今依样画葫芦再建一个,没道理会养不好,要搞就搞大的。 于是沿海轰轰烈烈地开始了海蛎子的养殖事业,倒是昆布——没啥人愿意去养,因为贾大人的昆布上市之后卖的价格也不过尔尔,私下还有人说:贾瑛这是失策的云云。 当然,能说宝玉风凉话的都不会是海通镇附近的百姓,毕竟他们感激宝玉还来不及呢。 三月底,老皇帝给十六儿子的赐名下来了:单名一个旭字。然后十六给他儿子取了个小名叫亮亮——不过一般也没几个人可以这么喊他。 五月里,昆布的销售情况突然变得火爆起来,许多外地的客商纷纷来射阳收干昆布。 “怎么回事?这是怎么回事?” 一开始,外地的客商还不想说原因的,就怕说了之后贾大人这边养殖区要提价了,但是后来来的外地人多了,总是瞒不住的:原来,这昆布啊,能治大脖子病!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