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195 (第3/4页)
总的来说,除了沿海一地,其他地方的大脖子病都挺多,本朝初有医者配出了四海丸,说是专治有疗效,但是药毕竟是贵,不是人人都吃得起的,反正脖子粗一点也没事,忍者吧。遂各地大脖子病的情况并没有得到遏制。 等三月里,有客商抱着试试看的心情,弄了点干昆布——他们那儿地处中原,没啥海味,带点干昆布给家里人尝尝鲜也是好的。 便是吃了一阵子,哎嘿!家里原先有大脖子病的老娘居然好了——在此说一句,他能行商就表示家里不穷,老娘纯属是因为年纪大了耍脾气不肯吃药才拖着大脖子病不会好的! 又一打听,自己送了几家干昆布的,原先但凡有大脖子病的,都有了一定程度上的改善。这客商还有些不确定,拿家里干昆布去找有患大脖子病的人家试验了,这一试,心里就有了底。 这样的情况不只在一地发生,经过两个月的酝酿,终于在五月,射阳县海通镇汪家村迎来了昆布的销售高峰。 对于三更四更报来的情况,宝二爷竟然未卜先知一般地早早就给出了批示:不涨价,不限购。这叫两个如今能够独当一面的小厮越发敬佩宝玉,也越发不敢对差事掉以轻心。 如今汪家村的人赚钱的模式就是:客商买了昆布,需要晒干的自己雇人(养殖区人手不足,没那闲工夫,汪家村等附近半劳力还多的是),晒干过程中,汪家村人拿着“包子(孢子)”问三更怎么办,三更说了,大人吩咐既已售出,就概不论了,随便你们怎么弄。 于是,汪家村的人又有些蠢蠢欲动,觉得可以把昆布也养起来,虽然不如海蛎子的价格卖得高,但是这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