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百八十九章 协同 (第2/4页)
反应时间。 更重要的还是,从普洛多维托耶出发还有几条东西走向的公路和铁路,这其中尤其是两条铁路很适合坦克部队高速前进。 同时一路前进工兵就跟在后头修铁路......铁路一旦修好,那后续援兵、弹药、补给,甚至是坦克都可以成批成批的往前运,这不知道可以省下多少燃料以及坦克的运行时间。 其实物资节省还是其次,更重要的还是坦克的集结时间。 比如苏军在普洛多维托耶休整了一整晚大概八小时,赶到普洛多维托耶的才勉强只有两个坦克团八十几辆坦克(注,此时苏军由于指挥方面的问题坦克团编制较小,一个坦克团大概五十辆坦克左右)。 如果要让后头几个坦克师全都渡河并集结完毕,只怕非得几天几夜不可,而且其中还会有许多坦克陷在泥潭里发生故障被抛弃等问题。 但夺取普洛多维托耶并修好了铁路......所有坦克就只需在普洛多维托耶集结,一到普洛多维托耶就像开挂似的直接用火车成批运往前线并投入战斗。 这也是德军发动进攻时总喜欢沿着铁路线进攻的主要原因,它可以用更少的燃油、更少的资源却实现更多的装备和兵力投入。 中国抗日战争初期也面临类似的问题:中国的铁路线基本是南北走向的,日军开战时企图利用这些铁路由北往南进攻......如果这样的话,估计一个月就可以将中国由北自南分割成两半,于是就用“一月亡华”这个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