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35汉风再起_第六十章 大明人才搜罗计划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十章 大明人才搜罗计划 (第2/5页)

城外还有那么多田地,城内这么多房屋。说实话,舅舅我现在已经很满足了!”

    “冶铁炼钢,那只是试验性质的,每天也就出个几百公斤。估计还没有广东佛山一个小工坊出的多。”齐天摇摇头,“主要是缺人,缺有技术的工匠。舅父,下次去了大明,一定要想尽办法多弄些过来!不论是花高价请来,还是拿着刀子绑来,都可以。”

    记得在明末这个时期,出了很多科学巨匠,有些技术和理念,丝毫不亚于此时的欧洲,甚至还有过之。但最后都淹没于历史长河中,有些为亡国而隐于山林或海外,有些被满清弃之如履,郁郁终身。

    既然如此,为何不提前将他们弄到汉洲大陆来,让他们的思想和技术,得以升华和运用,造福华夏汉人后裔。

    “行!”曹雄一口答应下来,“不就是些工匠艺人嘛,在大明被视作贱役。多花些银钱,疏通疏通官人,弄些人来,想是不难!俺这次就运了三十余工匠回来,尽数交于你!”

    明朝将普通民户分为三等,"曰民、曰军、曰匠",匠户处于社会的最低层,因而最为卑贱。洪武二年(1329),明朝政府规定:"凡军、民、医、匠、阴阳者诸色户,许各原报抄籍为定,不许妄行变乱,违者之罪,仍从原籍",则从制度上确立了工匠世代为匠不得改业,亦断绝了工匠通过包含科举入仕在内的一切脱籍的途径。

    政治身份的界定影响着工匠的经济生活,在明代,工匠分为住坐匠和轮班匠两种。住坐匠常驻京师,每月上工十日;轮班匠按距离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