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宋辽争地篇 (第4/7页)
条: 1蔚州地分,本朝以秦王台、古长城为界。北朝称以分水岭为界。所争地约7里以上… 2朔州地分,往前已定夺,以黄嵬大山北脚为界。今北朝称以黄嵬大山分水岭为界。所争地南北约30里… 3武州地分,本朝以烽火铺为界。北朝称以瓦窑坞分水岭为界。所争地南北10里以上… 4应州地分,本朝以长连城为界。北朝称以水峪内分水岭为界。 这份报告可作为整个边界纷争的基调。也就是沈括入辽前,萧禧的要价,也是沈括在枢密院资料室里呆了整整一夜所查到的成果。就算宋朝全答应了,看看割出去的地盘能有多大? 尤其宋朝人看辽国人怎么看怎么不顺眼,于是在谈判中问了句话——分水岭?分水岭上也是领土,怎么分? 辽国人答:以分水岭上的土脊为准,一概平分! 宋朝人面无表情——岭上没土的怎么办? 辽国人诡谲一笑:到辽国去算! 之后才有沈括带着大批量档案文件入辽,让契丹人自己理亏让步。至于现在辽国无耻到出尔反尔又来勒索,所能得到的又是多少呢?这可以在宋廷批给韩缜的谈判条件里找出根据——东水岭一带从雁门寨北过分划。西陉地合接石长城处分划。瓦窑坞地合案视分水岭处分划。麻谷砦水窗铺当拆移。 综上所述。争执集中在两国边境上蔚朔应3州交界的5片零星小地段。辽国得到的好处精确计算,3片平原,大的纵深10多里,小的几里多。另两片是山地,包括面积最大。纵深约30里的黄嵬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