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熙河前奏篇 (第3/7页)
大不了的,以前就有宋朝人这样做过——青涧城的种世衡。老种相公当年能让青涧城变成西夏人的噩梦,就是迅速收服了附近羌人,用的手法和王韶这次的很像。 可那有区别,一来青涧城虽是初建,但终究在宋朝西北边疆内部,宋朝势力始终笼罩在那一片。第二,羌人不同于吐蕃和西夏,他们自从五胡乱华后就再也没建立过自己的政权,所以是墙头草。但俞龙珂是吐蕃人,他是河湟部吐蕃的贵族… 但后面发生的一件小事可看出王韶的本质。这人根本就不做没把握的事。俞龙珂去开封城面见宋神宗,在官职待遇都有了之后,提了一额外要求:听说包中丞是朝廷忠臣,请赐姓包氏… 包中丞是包拯。这位在正史里一般、野史里神仙的人物,是吐蕃人俞龙珂的偶像。神宗答应了他,赐了一名字,从此他叫包顺… 这说明王韶的准备工作做得非常好,之所以敢单骑去见俞龙珂,是看准了这人有大宋情结,可招降的可能性… 27日,王安石之子王雱被任命为太子中允、崇政殿说书,王雱是标准的法家信徒,比其父走的更远。13岁时听别人讲论陕西军事,就力主收复,此时更是让父亲极力支持王韶。曾著策20余篇极论天下事,并将这些策论全都镂板印刷、在市场上售卖,这样的举动自然很容易引起皇帝的注意,又有邓绾、曾布等新党骨干的力荐,虽有执政之子不可参与政事的严规,但王雱仍被任命成经筵官,以讲书的方式来影响皇帝…但王雱实在是一法家的忠实信徒,据说曾对父亲王安石说过这样的话“但将韩琦、富弼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