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司马去世篇 (第4/6页)
汉朝名人叔孙通定下的礼仪,是很有名的啊” 瞬间大笑。在场每个人都学识丰富,叔孙通…那是汉朝一衰人。程颐学谁不好,非得像这样的例子看齐! 理学大宗师哪受过这个!苏轼在他眼里一直是个油嘴滑舌的极品市井小调的高人,青天白日下竟敢对他无礼!大怒之下,他转身就走。还好他理智尚在,没选择和苏轼单挑。和宋朝 第 164 章 体行礼,然后各回各家… 回家后,又有新笑料传来。苏轼意犹未尽,在家里给程颐起了个绰号“鏖糟陂里叔孙通”鏖糟陂是开封城外一地名。非常偏僻,土里土气。这句话连起来读,意思就是在那偏僻的没人去的冒傻气的地方有个人叫…程颐… 哇哈哈,全开封官员们都拍案叫绝,苏轼骂人都这么有水平…实在是高!程颐在没进京前,不管有多大名望,本质上就是洛阳伊水边上一农民,鏖糟陂里。亏苏轼怎样想得出来! 欢笑在继续,在人们心中,甚至在苏轼心里。这只是一时的调笑,人生是需要嘲笑及自嘲的。这本是社交一部分。可谁能知道呢,就是刚才这个小玩笑,让北宋走上了灭亡之路… 官场的噩梦——党争终于开始了!北宋朝从此刻开始变味… 10月3日,大辽国遣使册封李乾顺为知夏国事。8日,西夏使者告哀。宋使穆衍、张楙前往吊祭。带去诏书“五路伐夏之地,等你将永乐城之战所俘军民送还,一准归还” 12月,馆阁人员的考试,程颐作为当世 第 164 章 体喝彩,王大人威武!可令王岩叟勃然大怒的是:上一次贾易、朱光庭弹劾苏轼时,官方圣旨赦苏轼无罪。这一次他弹劾时,官方把上一次的圣旨收回来了。 敢情他出手了居然还比不上贾、朱2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