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分卷阅读443 (第4/4页)
在翰林养望多年,通晓政务、文冠一朝,又有国士之心,成化年间能不惜身命弹劾太监与万贵妃—— 部院中哪里还有比他更合适入阁的? 丘阁老也素与李东阳相善,没少一起喝酒作诗,家里还留着两首东阳醉后的题壁诗,对他的志胸志向了解甚深。听到两位阁老的提名之后,也默默承认了。 三人达成默契,又看向首辅刘吉——唯一可能、也反对得了这安排的,唯有刘阁老。 然而刘阁老这回竟一变之前的风格,既不压也不拖,比众人都积极地安排:“且先将东阳升作侍读学士,兼礼部侍郎!进了礼部才好入阁,光兼个太常少卿,资历还不足。” 部堂官要升迁,还要经吏部会推,此事便推到了吏部尚书耿裕手中。李东阳那吏部右侍就是为了入阁加的衔,不管实务,倒不用很议,只要添上几个人选陪议侍读学士就是了。六部堂官很快举行廷推,弘治天子轻轻批了个“准”字,便把李东阳推上了侍读学士之位,不管翰林院事,专司天子诰敕。 丘濬后又请他到家喝酒,握着他的手说:“我将致仕回乡,西涯将继我之后入阁,要好好做,不可负我。” 李东阳又感伤又激动,叹道:“琼山公竟要致仕……这内阁里该致仕的实另有人。” 丘濬看着杯中清酒,微微点头:“其实我也想给你、给后头年轻人留下个众正盈朝的时局。” 他转身便上奏天子,言皇太子聪慧异常,既正储位,宜早束发加冠,选良师教导。天子对这个太子宝爱至极,虽然口中说着“待皇太子年长后再行”,实则也觉着该早点儿选名师教导,别让他像自己小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