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531 飞机和地雷 (第2/8页)
至不打算让他们充当袭扰柏林的主力。格鲁乌只能当配角,真正充当主力还是苏霍伊的航空兵。 从什切青出发,柏林完全在苏霍伊的航空兵作战半径之内,李晓峰的如意算盘是让格鲁乌进行侦察,然后引导苏霍伊的空军进行打击。这样一来既可以避免格鲁乌无畏的战斗和伤亡,也可以让空军的打击效率更高。 实际上类似的作战方式苏霍伊已经在芬兰实验过了,一度将德国远征军的后勤线路搅和得一塌糊涂,这一次某仙人不过是故技重施而已。 当然,虽然是老调重弹,但是也不完全没有新意。毕竟这种对陆打击的活计,光有空军是不行的,因为水平轰炸的准确度太低,难以摧毁点目标。为了适应新战法,苏霍伊不得不让刚刚成立的俯冲轰炸机团投入战斗。 这个新成立的俯冲轰炸机团拥有28架莫斯科中央设计局研发的设计代号为波利卡波夫-图波列夫-佩特利亚科夫-西科斯基一号俯冲轰炸机。是不是有的同志看见这个名字觉得眼晕啊?其实也没什么晕的,之所以这种飞机名字这么长,原因也非常简单,因为这种飞机是由上述四位著名飞机设计师联合设计的。 当然,按照俄国当年的传统,这款名字非常长的飞机正式名称是列宁一号轰炸机。该机装备一台120马力发动机,最大平飞速度120公里每小时,携带一枚100公斤重炸弹时作战半径为300公里,成员一人。主要武器为两挺12.7毫米机枪,备弹五百发。 实话实说,列宁一号的性能相当的凑合,最大速度比这个年头的不少“重型”轰炸机都要慢,载弹量也偏少。不过这也是没有办法,谁让这是一款俯冲轰炸机呢?为了俯冲性能,该机不得不加强结构重量,而且为了能够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