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483 误判 (第5/8页)
是覆灭了,继续去救援他除了政 治上有一定的意义外,军事上的价值约等于零。 并且驻守沃沃明的“外籍第一战斗纵队”一旅十分顽强,以毕苏斯基那些不给力的部队,想要碾过去太困难了。很有可能是损兵折将最后还不讨好。 所以当时协约国集团给了毕苏斯基第二条路:停止进攻沃沃明,将部队主力撤回华沙,抓紧时间休整和补充部队,等待协约国的志愿军抵达战场之后进行反击。 这条路看上去会很窝囊,而且政 治上也会比较被动(放弃救援波尔斯基),但实际上的好处还是比较大的。缩进华沙城内之后,可以避免野战,可以保存实力。而在城外情况就很难说了,反正协约国集团判断,如果毕苏斯基继续在野外溜达,没准犹太人吃掉波尔斯基之后,就会转头再吃掉他毕苏斯基了。 不过毕苏斯基却对第二种方案有疑虑,倒不是他真的讲义气,一定要去拉苦命的波尔斯基一把。实际上他的军事知觉也告诉他,波尔斯基救不出来了,也没必要救了。 毕苏斯基之所以有疑虑,之所以犹豫主要是因为政 治方面的问题。第一军的覆灭,宣告了他之前赖以统治波兰的基础已经垮掉了。剩下地这七个师大部分都是地方部队,大部分都不太卖他的仗。没有军队的支持,他很难继续屹立不倒。 而且放弃友军,尤其是放弃自己的嫡系影响力是相当恶劣的。他的那些老朋友老部下会怎么看待他,会不会认为他太无情呢?反正正常人都会觉得:“毕苏斯基这个家伙靠不住,关键时刻只顾着自己活命,根本就不管兄弟的死活……跟他混,风险太高啊!” 很显然,毕苏斯基认为自己一旦退守华沙,很有可能陷入众叛亲离的窘境。虽然干爹跟他达成了协议,虽然干爹一直在说依然很欣赏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