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483 误判 (第6/8页)
他,但是政客的话什么时候靠谱过?俄国的高尔察克干爹也很喜欢,结果呢? 也就是说,在波尔斯基即将覆灭的时候,毕苏斯基是有很强的危机感和紧迫感的。他开始疑神疑鬼,生怕自己被赶下台。在这种状态下,他首先考虑的不是波兰的国家利益,而是他个人的政 治利益。 所以,毕苏斯基下不了决心收兵。他担心一旦收兵返回华沙,半路上各怀心思的将领们就会在各路政客的怂恿下软禁他,逼迫他下台。 那么毕苏斯基的担心有道理吗?客观上来说,有! 当时潜伏在华沙的卡尔波维奇就不止一次地向上级反映:“华沙的局势很微妙,随着前线的不断失败,随着波尔斯基的覆灭迫在眉睫。所有的政客们都意识到了,毕苏斯基遭到了沉重地打击,他统治波兰的基础已经被动摇了……心怀二志的小人们不断地串联,暗地里谋划着一些列阴谋……如果明天毕苏斯基就被迫下台,我也不会觉得惊讶!” 在这种左右为难的局势下,毕苏斯基自然不能全心全意地对付犹太人,他的相当一部分精力都被自己的同胞牵扯掉了。所以在战场上,他开始昏招频出。 具体说来,他做了这么几件事: 首先是犹犹豫豫,既没有撤兵也没有放弃继续进攻沃沃明。他命令一部分部队开始就地休整,继续包围和封锁沃沃明,只派遣少数部队做sao扰似的进攻。 其次是朝令夕改疑神疑鬼,早上一个想法,晚上就是完全不同的另一个想法。比如说他曾经命令损失较大的第11师、第12师返回华沙休整。但是在这两个师打好了行装即将登上返回华沙的列车时,他又忽然取消了这个命令。 原因是毕苏斯基忽然想到包括第11师、第12师和第10师在内的三个师都是华沙本地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